毛豆在过去3年里,选秀综艺是令人记忆深刻同时也让人五味杂陈的节目形式。一个又一个新鲜的面孔被推到大众面前,被狂热追逐而后渐次忘记。几乎每一个参加节目的练习生都在体验绝大多数人终其一生都无法感受的名利飓风,也无一例外地接受着“丛林法则”坚硬的拣选和命运的无常试炼。属于偶像的市场就只有那么多,在被市场挑拣后,再度打磨、抛光,再重回选秀舞台,成为很多练习生逃不脱的命运。可是,即便他们有勇气重新站回舞台上,大众对他们却少了些宽容,多了些苛责。“回锅肉”“不出道就失业”等言论成为横亘在选秀选手面前的围栏。但是,我们以为的就是事实吗?“回锅肉”“不出道”对于偶像自己而言,真的这么重要么?这次,骨朵星番找到了徐圣恩和钛戈男团的圳南、靳凡、展羽一起分享他们反复参加选秀和面对质疑的感受。以下是他们的自述:徐圣恩我不是迷途的羔羊《少年之名》结束的那一刻,我哭了。我自问不是个喜欢在舞台上流泪的人。舞台是外放的,是个用来传递作品的地方,如果观众想看眼泪,为什么不去看电视剧?当然,我也承认综艺节目多少需要戏剧冲突,可我不希望自己的眼泪变成一种表演。但是,我那天还是没忍住,因为下台之后,PD(张艺兴)本来是想跟我握手,后来还是抱了我一下。很多时候,感觉PD就像我的影子,他一直跟着你,一直看着你,看你有没有变化,过得好不好。那一刻,我泪崩了。3年,我从一档选秀节目的决赛走到另一档同类型节目的决赛,PD还在那里注视着你,那种感觉很复杂。心酸、辛苦、感动,种种感受杂糅在一起,我想很难有第二个人能感同身受。今年决定参加《少年之名》之前,我做了一段时间心理建设。这些年,我不是不知道外界对我的一些评价,甚至是嘲讽。他们会想徐圣恩这个人穿梭在各种选秀里,是要做“综艺咖”吗?我的身上被贴上各种各样的标签,包括“回锅肉”。在当下的选秀节目里,很多人都是“回归肉”,比如说这次节目中的选手,大部分都是。可是“回锅肉”是什么?说到底是别人给你的标签。我为了去对抗这样的标签,就要作出调整。《少年之名》第一期初舞台的时候,我选择用歌词和作品去反击网络上的语言,因为作品是我最锋利的武器。我不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在乎别人的说法,这两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且不说网友,包括我的团队、老板,都在让我不要那么固执,非要做说唱。这个过程中,我也想过退缩,尝试过妥协。有段时间,我感到害怕。做事、说话都担心产生不好的影响,总想着怎样才能被人喜欢。这种畏惧,会把我自身的性格、想法都掩盖住,不仅自己不舒服,观众也感受不到我的魅力。经过时间沉淀,我的心智相较从前更成熟一些。我开始明白,你永远不可能把别人认为错的东西变成对的,这样我就没必要去跟他们较真,因此面对质疑声,就越发不会在乎了。质疑我的声音太多了,区区“回锅肉”三个字,算什么?我决定再度回到选秀舞台,参加《少年之名》,也是因为我想找回棱角。我之前是从男团选秀类节目出来的,可能被更多人认识了,这次又重新去参加选秀类的节目,我觉得我的心态变了。之前是懵懵懂懂想赢,现在就是想在舞台上,来检验我自己。我只想更大胆的、放肆的去做自己,不管是舞台上还是在平常的训练生活,我想更多的让别人了解一个真实的我。我再次“出道”失败,这个结果在外界看来可能不尽如人意,就我个人而言,喜忧参半。之所以说“出道”二字让我感觉喜忧参半,因为“出道”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新的资源,提升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