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复苏的春日,爱奇艺的《青春有你3》与腾讯视频的《创造营》迎来了第一次正面“对打”,让Q1综艺市场“火药味”十足。虽然“偶像元年”的盛况再难重现,秀粉们的心情更是在“内娱完蛋了”边缘反复挣扎,但不可否认的是,系选秀在今天仍旧是平台斩获话题度和C端收益的关键。那么,这次两大选秀综艺同台竞技,第一阶段成绩究竟输赢几何?进入第四个年头后,偶像选秀节目的未来究竟又在哪里?播放热度不分高下“青3”推星更胜一筹从《创造营》和《青春有你3》目前的数据反馈来看,两者的热度都未达到现象级爆款的标准,但足以在同期综艺中傲视群雄,成为绝对的焦点。上图是两档选秀的网络播放指数趋势对比,峰值出现在2月20日,也就是第一期正片放出不久后,可以说“创4”和“青3”,一个凭借欲扬先抑的“油腻”初舞台,一个凭借梁森、熊猫堂等话题选手和犀利的媒体采访环节,一开局便刷屏微博热搜榜,牢牢的抓住了观众的眼球。但到了节目播放至第二周,两档选秀的热度都有了小小的下滑。上图是两档选秀百度指数趋势的对比,“青3”开局气势汹汹,成绩不错,但“创4”的后劲明显要更足一些,在第二周热度不断爬坡最终达成了反超。总体来说,“创4”和“青3”在流量数据上你来我往缠斗多时,仍旧不分高下,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另外,在系养成综艺的赛道上,选手的人气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之一,让我们再来看看两档选秀的训练生热度对比。上面两张图是“创4”和“青3”人气选手目前的微博粉丝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他们的圈粉能力。整体来看,“青3”粉丝数万左右量级的选手有4人,万左右1人,而“创4”万左右量级的选手只有2人,由此可见,在“推星”能力方面,“青3”要更胜一筹。同时,通过以上对热门选手的盘点,我们也能够发现两档节目在选择训练生策略上的相同与不同,首先对于系选秀来说,赛前的原始粉丝积累非常重要,“回锅肉”显然已经成为了两个节目的“中坚力量”。例如连淮伟这样上次“卡位”没有出道的二战选手,人气优势非常明显,自然成为了节目组力推的目标。其次,“创4”和“青3”同时选择了在不同的方向上,拓宽选手的上游供给池。“创4”引进大量海外选手入局,让观众觉得新鲜的同时对内娱训练生形成“鲶鱼效应”,米卡能够蝉联撑腰榜top1,说明这一策略已经基本奏效。“青3”这次则“独爱”跨界而来的非典型训练生,光头演员梁森,职业舞者刘隽都以出色的舞台表现在网络上掀起了讨论的声浪,人气不俗。传统偶像变弱势如今是“不定义”的天下距离年《偶像练习生》和《创造》横空出世,为内娱输送了不少流量艺人,已经过去了三年整,如今,网综选秀虽然仍旧是平台布局的重中之重,但不可否认,“青3”和“创4”早已不复当日之辉煌,“疲软”得十分明显。下图中可以看到,这两档节目目前的数据都不敌去年。从整体制作来看,今年的两档综艺都做了一些微调,腾讯和爱奇艺也在有意识的加强自己去年薄弱的部分,例如“青3”一开局就打出了“全开麦”的标签,“创4”也开始重视人物群像的塑造。但系选秀的底层逻辑不变,新鲜感所剩无几,还是难以避免秀粉们的审美疲劳。更加可怕的是,内娱训练生的生长周期完全跟不上一年N档选秀的“收割”速度,资源已经基本消耗殆尽,颜值或者实力过关的选手越来越少,不怪有些网友们要发出“内娱完蛋了”的吐槽。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平台必须突破瓶颈,寻找一条新的出路,所以,或主动探索,或被动自救,“非典型男团”、“不定义偶像”成为了今年选秀中被反复强调的核心主题。在《偶像练习生》《创造》的时代,也不是没有选手前来“跨界”,但那些从韩式练习生体系中走出来的选手才是节目里真正的主流。而到了今天,偶像行业造血能力每况愈下,互联网时代大众审美也愈发的垂直化、多元化,所以以前大多数人想都不敢想的非传统偶像开始涌入系选秀。他们在职业上可以五花八门,网红、rapper、演员,甚至是电竞选手,中文老师;表演风格可以各有门派,韩系的、日系的,欧美风的,中国风的汇聚一堂,互相切磋;外形上也拓宽了男团的边界,光头的梁森,“大码”的熊猫堂等等……这些人一出场就自带话题,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体验,反而显得传统男团型选手在节目中成为了稀缺资源,变得弱势起来。选秀“异类”的闯入究竟是解了燃眉之急,激活了偶像产业,还是难以和传统选手融合,破坏了行业的既定规则?目前观众和秀粉的看法十分两极,有人觉得“创4”中外国人选手实力突出,乐于给他们撑腰,“青3”熊猫堂的唱跳意外的很有感染力,并不是只有噱头;也有人觉得,“创4”给了外国人太多镜头和故事线,“艾回五子”都是“皇族”,且与内娱格格不入,熊猫堂的外形污染视觉,应该速速淘汰。只能说,内娱偶像的边界与标准到今天已经越来越模糊,粉丝和市场接受度的极限在哪里,平台仍旧在不断的试验与探索,或许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从“选秀”到“秀”出圈就靠“喜剧人”选手构成复杂,实力者有限,也决定了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