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药材是食物之健康的还魂草生姜

治疗头部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6288652.html

明代大药物家李时珍尤赞赏姜的多种用途:“姜辛而不荤,去邪辟恶,生啖熟食,醋酱糟盐,蜜煎调和,无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药,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块,不犯雾露清湿之气及山岚不正之邪。”在民间,有“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劳医生开药方”“十月生姜小人参”等谚语。

吃姜讲究季节、时辰、用法和用量,掌握了这些要领,姜的好处才得发挥得淋漓尽致。

  吃姜的注意事项

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这是古人经验的总结,是顺应天时的养生之道。夏天妙用姜,的确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立夏,开始每天喝姜茶。有人看了疑惑,夏天到了,怎么还喝这么热性的东西?

其实,夏天正是吃姜最好的季节呢。一年四季中,其他三季你不吃姜都没关系。但是到夏天最好要吃一点。

夏天天热,人体的毛孔都张开了。如果把人体比作一座城池,夏天就是城门洞开不设防的时间。各种外邪都会乘机侵入。有的可能当时发病,有的则潜伏下来,到秋冬再发作。

这时候吃点姜,可以保护你安然度夏,还不给秋冬留下病根。

夏天天热,细菌病毒大量繁殖,很容易病从口入。姜是天然的抗菌剂。吃了不洁食物拉肚子、呕吐,嚼块生姜就管用。拌凉菜的时候,多放点姜末,消毒杀菌,又开胃,最好。

姜还是解暑的良药。这话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想想夏天吃麻辣火锅的感觉就明白了。天气闷热潮湿的时候,辣辣的吃下去,热得满头汗,还连呼痛快。为什么呢?因为一出汗,把暑热都给消掉了。古代治疗中暑晕倒的人,就有一个方法是给他灌点姜汁。

对现代人来说,夏天不仅是防暑的问题,更要防寒。因此夏天吃姜就更加重要了。

这个寒,从两个方面来。一是风寒。夜里开空调睡觉,寒气侵入毛孔了。早晨要赶快喝点姜茶补救一下。

二是内伤寒。现在有冰箱,夏天好多人大量喝冰冻饮料。可是夏天人体的阳气都浮在表面,内里是一座空城。冰冻的东西吃下去,五脏六腑都会受害。常吃点姜,暖暖胃,不让寒气积累起来害人,是非常必要的。

民间流传的这样的说法:“早吃姜,补药汤。午吃姜,痨病戕。晚吃姜,见阎王。”

早上吃姜,保健养生的效果最好。原因是姜最擅宣发阳明经的阳气。早晨正是气血流注阳明胃经之时,此时吃姜,正好生发胃气,促进消化。而且姜性辛温,能加快血液流动,有提神的功效。

很多人都知道晚上不宜吃姜。其实,不仅是晚上,中午以后就应该不吃姜了。

过午不食姜,否则容易伤肺。

中国人养生,特别讲究顺应天时。大自然的阳气在中午到达顶峰。盛极必衰,午后阴气开始升起,阳气开始收敛。生姜是生发阳气的,午后自然不宜再吃了。

正午时分,心经的气血最盛。此时吃姜,对于本身心火旺的人来说无异于是火上浇油。心火会烧得更旺。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咱们的肺就是这个池鱼。心火过旺,肺就会遭殃了,会引起咳喘痰热各种症状。

午吃姜,痨病戕。阴虚火旺体质的人切记。

为什么晚上不能吃姜?姜是宣发阳气的,夜晚人体应该养阴,收敛阳气,吃姜是适得其反,违背天时。此时吃姜,有几大害:

第一、使人兴奋,无法安睡。

第二、刺激神经,影响心脏功能。

第三、郁积内火,耗肺阴,伤肾水。

仅仅如此,还不足以说明晚吃姜的危害堪比砒霜之毒。最关键的原因是:人们一般都在晚上喝酒,这时如果以姜菜下酒,大害!

姜酒同食,百日烂心。姜酒都是大热之物,姜借酒力入经络,酒借姜性入脏腑。晚上用姜菜下酒,等于吃慢性毒药。民间流传的施工案中,就有用姜酒。

吃姜一次不宜过多,以免吸收姜辣素,在经肾脏排泄过程中会刺激肾脏,并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等上火症状。烂姜、冻姜不要吃,因为姜变质后会产生致癌物。由于姜性质温热,有解表功效,所以只能在受寒的情况下作为食疗应用,并且有内热者也应慎用。克制吃姜引起的肝火旺,可以同时配一些舒肝、理气的食物,如山楂、菊花,用它们泡茶喝,这样就可以消除生姜引起的燥热而不伤身体。

因为喜欢美食,常常读食谱消遣。现在的食谱中,凡是用到姜的,打头必然是千篇一律的三个字:“姜去皮”。从什么时候开始,姜皮如此不招人待见,必欲剥之而后快?

其实,姜皮绝非可有可无之物。它本身就是一味中药。去皮吃还是带皮吃,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定的。

怎么定呢?非常简单。你只要记住一点就可以了:植物的皮和肉是一对阴阳。姜肉性热,所以姜皮性凉。姜肉发汗,所以姜皮止汗。

一旦理解了这个原理,你自然就知道什么时候去皮吃,什么时候应该带皮吃了。

受了风寒,喝姜汤发汗,自然是去皮为好。平时喝生姜红枣茶驱寒,则不去皮。

一般做菜用姜,那肯定是带皮吃了,以免偏性。

吃大闸蟹用的姜汁除外,可以去皮,平衡蟹的寒性。饭后再喝上一碗热热的姜糖水,暖暖胃,那就更妙了。

 吃姜的60种验方

说到生姜的吃法,民间在生活实践和医疗实践中,逐步摸索出许多生姜治病验方,而且具有良好疗效。现在我们就为大家分享其中的60种验方:

1.治疗感冒

老姜克、艾叶30克、紫苏30克、荆芥30克。加水煎取药汁,加陈醋少许和匀,温热时泡双脚,脚面微红为度。对风寒感冒头痛咳嗽,疗效显著。

2.治疗慢性支气管炎

老姜克绞取汁,与白芥子、白芷、轻粉各适量研末,调成糊状,加冰片0.3克混匀,将药摊于消毒纱布或麝香壮骨膏上,敷贴于大椎(第七颈椎棘突下)、肺俞(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及膻中(平第四肋,两乳头连线的中点)等穴位处,贴敷3-5小时后,待有痒痛感时取下。本方具有温肺散寒、乎喘、调节脏腑机能、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四季皆宜。

3.治疗慢性咽炎

老姜克取汁,与牛膝60克、吴茱萸30克共研末,调成糊状,再加入冰片少许和匀。每晚临睡前先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后,将药糊摊于纱布上,敷贴于两侧足底涌泉穴,次日清晨取下。连续贴敷7天为1疗程。

4.治疗咳嗽

用生姜15克煎汤,加白糖适量温服,早晚各1次,可治痰多咳嗽。

生姜50克、核桃肉50克、北杏仁50克,蜂蜜适量上述前三味共捣烂,加蜂蜜制成丸,临睡前服用,共分10次服完具有理虚润肺、止咳定喘的功效。

5.治疗小儿咳嗽

用生姜30克煎汤,给小儿洗澡,可治小儿咳嗽。

6.治疗咽喉肿痛

在热姜水中加入少许的食盐,当茶饮用。

7.治疗口腔溃疡

口含生姜片或煮生姜水喝就能治愈,以后只要不吃寒凉食物,就不会复发。

8.治疗牙周炎

用热姜水代茶漱口,每日早、晚各1次。如果喉咙痛痒,可用热姜水加少许食盐代茶饮用,每日2-3次。

9.治疗牙痛

取生姜一片,咬在牙痛处,能缓解。或取生姜焙干研末,与枯矾末等量混匀,同擦患牙,可止牙痛。

10.治疗消化不良

生姜和红枣(切片)一起煮水喝,一日2次,就能开胃。

11.治疗呃逆

鲜姜30克,捣烂取汁与蜜共调,开水冲服,可除呃逆。

12.治疗恶心呕吐

生姜9克、橘皮9克,水亳升,煎水分2次服

13.治疗妊娠呕吐

生姜30克,红糖适量,水亳升,煎服,每日1剂连服5天。

14.治疗小儿吐奶

用1-2片生姜煮水喝后再喂奶。

15.治疗晕车晕船

病中晕眩,口含生姜一片,慢慢咀嚼,吞咽其汁。或乘车前喝些生姜汁水,或切一片生姜贴在手腕内侧腕后横纹2寸处,用纱布包好,能防止晕车。在乘车途中含几片生姜,有助于抑制晕车呕吐。

16.治疗受寒腹痛

鲜姜9克,白胡椒7粒,打碎机打碎,红糖15克热开水亳升冲。每日二次早晚。姜、陈皮、葱汤:姜9克,陈皮12克,葱5株,胡椒5克,水亳升煎开服。

17.治疗腹泻

鲜姜10克切成碎丝,调和鲜鸡蛋3只,炒熟食用,食后喝红糖水-毫升,每日一次。

生姜、茶叶各9克,水亳升煎服。

18.治疗慢性胃炎

姜20克切成薄片,大枣、桂圆各30克,红糖20克,加水毫升煎煮15分钟,早晚服用,每日1剂。

19.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生姜克切细丝,浸泡在毫升米醋中,密闭贮存备3天后用,每日空腹时服用10毫升。

20.治疗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猪肚1只冼净,纳入切碎之生姜克,扎紧肚口,放置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煮至肚烂,姜汁渗透到猪肚,食肚饮肠,每只肚吃3-4天,连服8-10只。

21.治疗蛔虫性肠梗阻

生姜克,将生姜捣烂加水毫升,煮沸3分钟,去渣取汁,蜂蜜亳升冲服,每日1剂。

22.治疗蛲虫病

每天睡眠前,先用热姜水清洗肛门周围,然后再饮用热姜水1至2杯,持续10天左右即可治愈。

23.治疗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引起的呕吐、腹泻,取生姜、紫苏叶各30克,水亳升煎,加红糖适量,每日分2次服。

24.治疗高血压

老姜克取汁,夏枯草50克、吴茱萸30克、牛膝30克研末,共调成糊状。每晚临睡前先用温水泡脚15-30分钟后,将药糊摊于麝香壮骨膏上敷贴于两侧足底涌泉穴(足底前三分之一,足趾屈曲时凹陷处)。次日清晨取下,连续贴敷7天为1疗程,疗效显著。

血压升高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热姜水浸泡双脚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

25.治疗动脉硬化

每天早、晚坚持用热姜水漱口,并在每天临睡前饮用热姜水1杯可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动脉硬化。

26.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生姜汁亳升,冰糖克,西瓜半个。把生姜汁、冰糖放入西瓜瓤内,再搁水煮,每日半个西瓜,分2次空腹温热服食。7天为1个疗程,连用3个疗程。此方以在三伏天为宜。

27.治疗肩周炎

老生姜50克,葱白30克,白洒15毫升,共捣烂,炒热或微波炉打热敷患处,每次30分钟,一日数次。

28.治疗四肢麻木

四肢循环不好,冷引起的四肢麻木,取生姜汁亳升,陈醋毫升,热水0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四肢,每晚上1次。

29.治疗风寒骨痛

老姜克切末、威灵仙30克、乳香20克、白芷20克、没药20克研末,混匀后投入锅中炒热,再加红糖30克和匀。以纱布包之熨敷于患处,凉后更换。每天1-3次,连续5-7天为1疗程。

30.治疗关节痛

每天早上起床后吃几片生姜或者煮姜枣水喝,一日3次坚持吃能明显缓解关节的疼痛。

31.治疗骨结核

生姜汁亳升,榨汁打榨汁备用,亳升加亳升开水,用毛巾浸湿,乘热熨患部。巾冷即换,以局部发热为度,一日1次。

32.治疗宫冷不孕

鲜生姜克,红糖克,将生姜打碎机打成泥混入红糖,蒸1小时,在月经期开始期用,每次1匙加亳升热开水,每日3次,连服1个月。服药期间禁忌房事。

33.治疗痛经

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入2-3粒山楂,一日2-3次即好。

34.治疗阳痿

生姜克,熟附片15克,羊肉克切片,文火炖服用。

35.治疗冻疮

干姜30克,红花30克,黄柏25克加水亳升浸泡10小时,煎至毫升,去渣取汁,加95%的酒精毫升混匀,擦冻疮处。

36.治疗麦粒肿

取热姜水一杯,借助其热气熏眼,熏时睁开患眼,一般每次熏10至15分钟,每日熏2至3次,止痛消肿效果良好。

37.治疗手癣

鲜生姜汁亳升,白酒毫升,将生姜汁倒入酒中泡3天后用,每日2次早晚擦患处。

38.治疗足癣

生姜克切片,食盐50克,加水亳升放锅中煮沸,倒入盆中加水0亳升,温度不烫伤未宜泡洗患处,每日2次早晚浸泡30分钟,一般3-7次可治愈。

39.治疗白癜风

将生姜煨热后,轻轻擦患处,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每日2次。

40.治疗冻疮

生姜中所含的挥发油中有姜辣素、樟烯等成分,能刺激皮肤,使毛细血管扩张充血,增加皮肤血流管。对早期冻疮皮肤红发痒未破洗时,可用生姜水外洗,有良好治疗效果。也可对容易发生冻疮的皮肤,用生姜汁反复涂擦。

41.治疗痱子

用生姜切片外擦,痱子很快就退,大人孩子都可用。

42.治疗头皮屑

先用生姜轻轻擦洗头发,然后再用热姜水清洗头发,可有效防治头皮屑。

43.治疗狐臭

每天用生姜片多擦几次,能明显减少臭味。

44.治疗斑秃

鲜姜切片反复涂擦脱发患处,至局部皮肤发红发热为至,一天数次,能使脱发处皮肤充血,毛细血管扩张,增加皮肤血流量,改善微循环,从而促使新发生长。

45.治疗雷诺氏症

本病多见于女性,又叫肢端动脉痉挛症,寒冷刺激,情绪波动为常见发病诱因,可用生姜30克煎水,趁热泡洗一天两次,有缓解血管痉挛作用。

46.治疗皮肤瘙痒症

生姜所含的挥发油中的龙脑、樟烯等物质有类似樟脑、冰的止痒作用。故用生姜水煎液擦洗皮肤能止痒,治疗皮肤搔痒症。

47.治疗脚汗过多

可取生姜15克,白矾15克,水煎后泡脚,每天1-2次,连用5-7日可见效。

48.治疗脚臭

将脚浸于热姜水中,浸泡时加点盐和醋,浸泡15分钟左右,抹干擦点爽身粉,臭味便可消除。

49.治疗老年斑

取适量鲜姜片放入水杯中,用-ml开水浸泡5-10分钟后,加入少许蜂蜜搅匀当水饮。

50.治疗面部暗疮

用温热姜水洗脸,每天早、晚各1次,持续约60天左右,暗疮就会减轻或消失。此法对雀斑及干燥性皮肤等亦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51.美容防衰老

生姜含一种类似水杨酸的化合物,相当于血液的稀释剂和抗凝剂对降血脂、降血压、预防心肌梗塞有特殊作用。因此,生姜可防衰老。

生姜中含有的辛辣成分被人体吸收后,能够抑制体内过氧化脂质的生成,其抗氧化作用比目前应用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的作用还明显,因而具有很好的抗衰老作用。明朝《奇效良方》中载药方说:“一斤生姜半斤枣,二两白盐三两草(甘草),丁香沉香各半两八两茴香一处捣,蒸也好,煮也好,修合此药省似宝,每天清晨饮一杯,一世容颜长不老。”

52.治疗神经衰弱

每天早、晚空腹各饮用热姜水1至2杯,可收到补气、提神之效持续下来,对神经衰弱、头晕、烦躁等症具有良好疗效。

53.治疗偏头痛

当偏头痛发作时,可用热姜水浸泡双手,大约浸泡15分钟左右痛感就会减轻,甚至消失。

54.治疗醉酒

用热姜水代茶饮用,可加速血液流通,消化体内酒精。还可在热姜水里加适量蜜糖,可缓解或消除醉酒。酒后头痛、头晕:可用生姜煮水喝,马上缓解。

55.治疗空调病

空调房间后呆久后引起的浑身发紧,头发胀:随时口含生姜片或每天在用2-3片生姜泡水喝,身体不适马上消除。

56.治疗中暑

夏季中暑昏厥不省人事时,用姜汁一杯灌下,能使病人很快醒过来。对一般暑热,表现为头昏、心悸及胸闷恶心的病人,适当吃点生姜汤大有裨益。我国传统的防暑中成药——人丹,里面就含有生姜的成分,目的就是驱风健胃和提神醒脑。

57.治疗蜂蝎螫伤

生姜捣烂敷伤处,可治蜂蝎螫伤。

58.治疗跌打损伤

生姜、芋头各半捣成泥状,加面粉适量调匀,贴敷患处,每日更换2次。

59.治外伤出血

将生姜烧焦研末,对伤口消毒以后,撒于患处,可迅速止血,并能减少疼痛。

60.治疗中草药中毒

误食生半夏、天南星发生舌肿、喉哑时,取生姜汁6亳升,温开水冲服,一日2次。

青玄行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angshanjk.com/afhzp/1094.html

当前时间: